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 > 好书推荐 > 正文

好书推荐(2025年第三期)

来源:资源建设部日期:2025-04-03点击:作者:林曦

作者 陶昌平、杨叶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2-23237-2 地址 理工科图书室1
索书号 J124-4/7761

书名:谢赫六法论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陶昌平、杨叶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23237-2

馆藏地址:理工科图书室1

索书号:J124-4/7761

推荐理由:攀枝花学院陶昌平教授的专著《谢赫六法论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一部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学术力作。该书以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核心,系统探讨了这一千年古典美学理论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转化与实践价值,为传统艺术理论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范式。本书不仅是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必读之作,亦为一线教师、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陶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开阔的视野与创新的方法论,成功激活了古典理论的当代生命力,堪称传统美学现代化探索的典范。对于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读者而言,此书既是理论指南,亦是实践手册,值得反复研读与借鉴。

《谢赫六法论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代画论研究向教育实践领域的纵深拓展。陶昌平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与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为传统美学资源的现代转化开辟了新路径,对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兼具重要意义。此书不仅是攀枝花学院社科研究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国艺术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式著作。

学术价值:理论深度与时代视野的交融

谢赫的六法论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纲领性理论,历来被视为艺术创作与品评的圭臬。陶教授并未止步于对经典文本的复述,而是通过跨学科视角,结合当代艺术教育需求,重新诠释了六法的深层内涵。例如,他将气韵生动从单纯的人物画标准拓展至艺术创作的生命力表达,强调其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与创作灵性中的作用;将经营位置与现代构图学、空间设计课程结合,揭示了传统章法理论对当代视觉传达的启示。书中还援引了张彦远、黄宾虹等后世理论家的延展性论述,构建了六法从古代到当代的理论脉络,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历史纵深感。
实践意义:传统美学的教育转化

陶教授的研究尤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针对骨法用笔这一技法核心,他提出通过数字化工具模拟传统笔墨训练,既保留线条的力感与表现力,又适应现代教学场景;在传移模写的现代解读中,他主张将临摹转化为对经典作品的创造性解构,以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创新的能力。书中还以大量教学案例为支撑,展示了如何将六法融入素描、色彩、创作等课程模块,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课程设计框架。
文化使命:中华美学的当代传承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坚守本土艺术精神并实现创造性转化,是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命题。陶教授以六法论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中国绘画形神合一”“天人相应的美学特质,并指出其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跨文化对话能力中的独特价值。书中特别强调,谢赫理论中气韵生动的生命意识与经营位置的辩证思维,与当代艺术教育强调的批判性思维”“生态美学等理念高度契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